增材制造
- 文件介绍:
- 该文件为 doc 格式,下载需要 20 积分
- 增材制造相关院校增材制造技术,在美国于19世纪末出现,并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实现与发展。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,受到国内高校与科研机构的重视。增材制造技术在我国发展已有30年,但是近年来才为人们广泛熟知。无论是增材制造设备,还是新型材料的研发以及与传统制造相结合的衍生技术,国内均有研究并且取得突破。现今,增材制造在“中国制造2025 ”推动下,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,众多高校、科研机构、企业甚至各地方政府都积极参与其中。
1.1高校和科研机构方面
在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中,我国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起步也比较早。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,清华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就开始了对增材制造的研究。各高校均有其不同的技术优势,其中华中科技大学的优势在于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(SLS),清华大学侧重熔融沉积成型技术(FDM),北京航空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主要集中在金属领域,西安交通大学则主要集中在立体光固化成型技术(SLA)。形成了以清华大学颜永年团队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团队、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团队、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团队、西北工业大学黄卫东团队、华南理工大学杨永强团队为代表的科研团体,代表着中国增材制造技术研究的最高水平。此外,大连理工大学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中北大学以及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、自动化所等科研机构也都在设备研制、软件开发、产品制造和材料研发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。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一般会通过相关公司进行吸收与转化,并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。
1.2公司方面
科研机构研究成果的应用最终要通过企业对接市场完成。增材制造行业市场潜能巨大,吸引了众多公司参与其中。目前, 国内从事增材制造行业的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两类:一类 是传统制造行业转型而来的公司,这些公司往往具有雄厚的资金支持;另一类 是海外归国或高校科研机构人员组成的公司,这些公司掌握着核心技术。
1.3具体介绍
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(北京)
以“中国3d打印第一人”颜永年教授及其团队为代表的清华机械系在3d打印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,在高端装备制造、金属3d打印、生物3d打印等领域均有前沿的 研究,颜永年教授曾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从清华所毕业的校友,从事3d打印行业并成立公司的不在少数。代表性企业:北京太尔时代、昆山永年激光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