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件
- 文件介绍:
- 该文件为 ppt 格式,下载需要 5 积分
- 第三节
支承部件的设计与选择
作用为提高机架或机座的抗振性,可采取如下措施:
①提高静刚度,即从提高固有振动频率入手,以避免产生共振;
②增加阻尼,增加阻尼对提高动刚度的作用很大,如液(气)动、静压导轨的阻尼比滚动导轨大,故抗振性能好;
③在不降低机架或机座静刚度的前提下,减轻重量可提高固有振动频率,如适当减薄壁厚、增加筋和隔板、采用钢材焊接代替铸件等;
④采取隔振措施,如加减振橡胶垫脚、用空气弹簧隔板等。
支承
特定运动
框架支承
导向支撑
旋转支撑
一、框架支承结构设计
床身、立柱、机座或机架是支承其他零部件的基础部件。
其基本要求是:
(1) 刚度与抗振性
刚度是抵抗裁荷变形的能力。动刚度是衡量抗振性的主要指标。
为提高机架或机座的抗振性,可采取如下措施:
①提高静刚度,即从提高固有振动频率入手,以避免产生共振;
②增加阻尼,增加阻尼对提高动刚度的作用很大,如液(气)动、静压导轨的阻尼比滚动导轨大,故抗振性能好;
③在不降低机架或机座静刚度的前提下,减轻重量可提高固有振动频率,如适当减薄壁厚、增加筋和隔板、采用钢材焊接代替铸件等;
④采取隔振措施,如加减振橡胶垫脚、用空气弹簧隔板等。
(2)热变形
减小热变形。
(3)提高稳定性
(4)其他要求
还应考虑工艺性、经济性及人机工程等方面的要求。
框架支承的结构设计要点
机座或机架的结构设计必须保证其自身刚度、连接处刚度和局部刚度,同时要考虑安装方式、材料选择、结构工艺性以及节省材料、...